<em id="vzd31"></em>
      <address id="vzd31"><font id="vzd31"><menuitem id="vzd31"></menuitem></font></address>

            <listing id="vzd31"><mark id="vzd31"><del id="vzd31"></del></mark></listing>
            <ins id="vzd31"></ins>

                【科普】什么是沙棘?
                發布者:qhqgs 發布時間:2022-09-21 09:53 閱讀次數:0
                分享到:

                來源:《國際沙棘協會》微信公眾號

                原標題:2022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什么是沙棘?

                    9月15日,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來”為主題的全國科普日活動在全國各地啟動,活動將持續到9月21日。

                    沙棘,是一種生長在溫帶的野生灌木或小喬木,以其耐干旱、耐瘠薄、耐嚴寒、生態適應性極強,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和改良生態環境功能而備受矚目,充滿了神奇的色彩。 

                11_副本.png

                    1985年,為了推動非宜林地水土保持造林,幫助山區農民脫貧,加速黃土高原的治理,原水電部部長、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同志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向中央領導提出"以開發沙棘資源作為加速黃土高原治理的一個突破口"的建議,得到中央領導的贊同,并批準成立了"全國沙棘協調辦公室"(即現在的水利部沙棘開發管理中心),負責組織協調全國的沙棘種植、加工、科研和宣傳等工作。從此,沙棘開發在我國成為一項有計劃、有組織的政府行為。

                22.png

                    多年來,水利部一直將沙棘作為黃土高原和北方干旱、寒冷和沙漠邊緣地區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的先鋒樹種和關鍵樹種。實踐證明,沙棘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快速恢復植被的關鍵樹種,是治理黃河泥沙經濟而有效的措施,是幫助農民在貧瘠土地上發展經濟、增加收入的致富樹種。

                33_副本.png

                    在各級領導的重視下,在沙棘中心的精心組織和多方面配合下,全國沙棘植被建設、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環境和沙棘產業開發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積累了成功的經驗。

                44_副本.png

                    沙棘是一種多年生的灌木或小喬木,屬于胡頹子科(Elaeagnaceae),沙棘屬(Hippophae  L.) 。該屬現有6種12個亞種,廣 泛分布于歐亞大陸溫帶地區??鐤|徑2~123°,北緯27~69°之間。

                    沙棘生物學特性

                    花:沙棘雌雄異株,且為風媒花,先葉開放。

                    葉片:沙棘葉對生或互生,密被鱗毛、具有很強的抗旱 性。葉中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其中有Vc、粗蛋白、粗脂 肪、粗纖維、粗灰分,同時還含有多種氨基酸及微量元 素,可制作保健茶或優質飼料。

                    種子:種子多為倒卵狀。肋果沙棘的種子為彎曲的棱柱狀,一頭較細。種子表面褐色,中國沙棘千粒重 70~100g。

                    果:沙棘果9~10月成熟,為黃、橙、紅色,果實鮮艷美麗,冬季果實不易脫落。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生物活性物質。

                55_副本.jpg

                    沙棘的根系發達,主根不明顯,多數根系呈水平分布發育,0~40cm土層為根系的密集層,根量占72%,根長占54%。沙棘耐干旱,耐瘠薄,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加上固氮能力使它能夠在生態條件十分惡劣的強風化裸露巖石上生長。沙棘的根系可順著石縫扎下茂密的根系。

                    沙棘的根系與某些固氮菌共生,形成根瘤。沙棘固氮強度超過大豆的一倍。一畝5年生沙棘林可 固氮12kg,相當于25kg 尿素的含氮量。因此,在貧瘠的土地上種植沙棘,能夠肥沃土壤,為其他植物提供養分,形成生物多樣性。人工種植沙棘1~3年后開始萌蘗串根,每年水平輻射1~3m,一般單株沙棘第3年可產生10多株沙棘幼苗。

                66_副本.png

                    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作用

                    由于沙棘的串根能力強,一般每畝荒地只需栽種110~150棵,4~5年即可郁閉成林。大規模種植,能夠快速恢復植被,綠化荒山。新修公路兩邊棄渣棄石,種植沙棘可快速恢復植被,并可保護道路兩邊的坡地免受雨水的沖蝕。沙棘根系發達,種于河道兩旁,抗沖刷性強,能夠有效地固定河道。

                    晉陜蒙砒砂巖土壤貧瘠、水土流失嚴重, 許多植物難于成活,被稱為"地球上的月球","環境癌癥"。沙棘在砒砂巖上能夠正常生長,并護住了坡面的土層,抑制了溝底的沖刷。由于沙棘不怕沙埋,根蘗性強,在砒砂巖區溝道中種植沙 棘,能夠阻攔洪水下瀉、攔截泥沙,提髙溝道侵蝕基準面。沙棘作為柔性壩,具有明顯的攔洪落淤,防止溝道沖蝕的作用。

                77_副本.png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最嚴重的是溝坡和溝道,沙棘的灌叢茂密,根系發達,形成"地上一把傘,地下一張網"。在一些陡險坡 面上,沙棘利用其串根萌蘗的特性,可將難以施工的地貌固定并綠化。沙棘根系發達,枝葉繁茂,防風 固沙能力強。據調查,沙棘林內 每年積沙厚度達5~10cm,茂密 的沙棘林可減低風速,阻擋風沙入侵。

                   沙棘可以作為綠籬或觀賞樹種,春夏一片綠色,秋冬季節紅紅的果實掛滿枝頭,形成美麗的風景。我國西北地區動物稀少的原因除了植被覆蓋面積小,缺乏動物棲息地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動物缺少過冬的食物。沙棘果實冬天不脫落,成為鳥類、野雞、兔子等動物過冬的食物,山羊、野豬等也有了,然后狐貍、狼等食肉動物也 隨之而來。使昔日不毛之地變為植被茂密,動物成群的良好的生態環境。

                88_副本.png

                    沙棘的經濟利用

                    中國利用沙棘的文字記載始于唐代,公元8世紀的藏醫名著《四部醫典》,用24章的篇幅,詳細記述了沙棘的藥用價值。元朝 (1271~1368) ,沙棘果實被列為宮廷保健品。清朝  (1644~1911)年間的藥典《晶珠本草》,也記載了沙棘的藥用與保健功能。

                    1977年,沙棘被正式列入《中國藥典》;20世紀80年代,沙棘被國家衛生部列為我國第一批"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藥食兩用植物品種之一。近年來,沙棘的藥用價值越來越受到了國內外的關注。

                99_副本.jpg

                    沙棘的果和葉,含有200多種人體必需的生化 成分,其中維生素、氨基酸、黃酮、甾醇、 磷脂、多糖、生物堿和不飽和脂肪酸、酚類化 合物、微量元素等生物活性成分,其配合比例 與人體之需奇妙的協調。Vc的含量是植物中 最高的,有Vc之王的美稱,SOD的含量超過 人參,因此被譽為“神奇植物”。在醫藥、保健 和食品開發方面有廣闊前景。

                    沙棘果采收一般在9月下旬至來年1月中旬,適期采收的果實,果色鮮,果汁多,風味佳,各種有效生化物質達到最佳平衝狀態,也耐貯藏。據科學分析,沙棘果實中含有200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對提高免疫力、治療胃病、便秘、心腦血管疾病、皮膚外傷、宮頸糜爛和癌癥的輔助治療具有顯著作用。

                10_副本.jpg

                    國際沙棘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是由水利部沙棘開發管理中心(以下簡稱沙棘中心)聯合各國專家共同發起, 1999年成員國代表在印度會議上同意成立。2011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協會完成了在中國的成立登記(民函[2011]240號),成為第27家總部設在中國的國際組織,其業務主管單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協會由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專業委員會、秘書處四級組織管理機構組成,秘書處掛靠在沙棘中心。

                    協會的目標和宗旨是全面發揮沙棘在促進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及人類健康等方面的作用,推進中國與世界各國在沙棘種植、科研、生產、經貿以及人員和信息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為會員和社會各界提供沙棘領域的國際交流服務。

                111_副本.jpg

                    備注:僅用于學習交流,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在线观看A片